智能建设赋能宜宾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智能建设赋能宜宾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宜宾市直接从事建筑业人数超过30万人,占全市社会劳动力8%以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建筑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建筑业已成为宜宾市重要产业。
日前,四川省住建厅印发《关于公布智能建造试点城市的通知》,宜宾入选全省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筑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迎来了重大契机。在宜宾各地,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的应用广泛推进,建设成果多点开花,绘就了一幅幅加快“建筑强市”建设的生动画卷。
5月12日,风和日丽,蓝天一碧如洗。走进位于三江新区的智慧工地在建宜宾三中三江校区(高中部)项目,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耸的塔吊、井然有序的建设现场、还有身披“蓝色外衣”的主体建筑。
“建筑蓝色的外衣,是施工中采用的钢板防护网。”项目总工程师叶壮带着记者一边看、一边介绍,“相对于过去人们常见到的绿色的密目网,它具有外观更美观,不易风化破损、质量更可靠,可以重复使用的特点。”
一个校区的构成当中,单体建筑是核心,同时,这些建筑结构形式多样且复杂,如何确保安全、精准施工?
宜宾三中三江校区(高中部)在建项目,采用了BIM三维立体建模运用,利用广联达、Sketchup等软件建模,计算土建工程量、模型用来指导现场施工。
“根据设计图,我们做出了一个可视化的三维图纸。”叶壮介绍,“采用BIM模型,一方面合理优化施工组织,更加精准地把握原材料采购数量;另一方面,在结构施工、装饰、景观等施工阶段,指导现场细节工程推进。这样一来,在质和量方面都可以得到更加科学的保障。”
高耸的塔吊,像一个个“灯塔”,“指引”工程前行。项目现场安装了安全塔吊9台,由于施工场地受限,现场施工存在群塔交叉作业。项目部除了完善群塔作业的安全措施,比如交叉作业塔机之间调整高差、相邻塔机留出合理的安全距离等,还在塔吊上安装了“塔机安全辅助系统”,对现场存在交叉作业安全风险的塔机定位关联,如出现交叉作业时,可以及时发出预警信息。
智能化系统的应用,极大程度上规避了仅凭人眼观察的不确定性和视觉盲区,有效保障了塔吊吊装作业安全。
此外,在该项目建设现场,宜宾市智慧工地平台“人脸识别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等智慧设施也是一应俱全,可以随时掌握进场人员动态、扬尘、噪声数据,视频监控渣土运输车辆。
17栋单体建筑,今年1月1日进场开工建设,6月30日之前就要建设完成如果是混凝土建筑,要实现这个进度很难,但是钢结构建筑把“不可能”变成了现实。
5月12日,在建海丰和泰10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现场,施工机械轰鸣穿梭,在现场工人齐心协力的努力下,钢结构正在进行安装,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
海丰和泰10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总占地面积244.6亩,该项目的建设投用,将补齐宜宾市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供应短板,是宜宾市发展壮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特种电池等领域的一个重要项目。
项目总工程师卢阳介绍,项目今年1月1日进场以来,已经顺利完成总建设进度的75%,正在冲刺6月30日全面建成的目标。
项目的高速推进,得益于钢结构建筑本身的优势之一,也就是施工效率高。“混凝土建筑存在一个凝结期,下层凝固后才能进行上一层施工,一个标准层施工需要7天左右,而钢结构只需要3天;同时,钢结构构件在工厂制作,只需运送到工地直接组装即可,可以实现钢材制造和安装同步进行,其施工方便快捷、工期进一步缩短。”卢阳举例说明,目前项目施工高峰期工人近400名、机械设备近50台,如果换成混凝土建筑,同样的规模、工期,工人数量至少要增加三分之一。
卢阳介绍,此外,与混凝土、木材等建筑材料相比,钢材自重轻,方便运输和施工,容易实现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业化、施工机械化和装配化;钢结构采用的是防腐性高的钢构件、镀锌板,能够有效避免钢材出现锈蚀的问题;此外,钢结构节能环保,可以回收利用,在施工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少,比如说施工噪音小,房子修建残余少等等。
“在这个项目的建设当中,施工效率和经济效益都得到了很直观的体现。”卢阳说。
工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协调发展、融合发展,智能建造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和制造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推进智能建造试点,宜宾将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根据相关工作目标,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创新突破相关核心技术,形成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维护等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逐步实现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智能建造相关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全面建成,实现研发、生产、施工、监管、运营等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
全市拟制定智能建造国土空间规划、智能设计、智能建造、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智慧工地、智慧小区、智慧城市、智能运营维护等相关政策等;培育宜宾市智能建造产业,重点发展智能建造设计、智能施工、数字建造、智慧运维等企业,政校企共建智能建造产业基地和产业学院。
全市拟立足产业园区规模厂房、装配式建筑、政府保障式装配式住房建设,推进宜宾市智能建造试点示范工程;遴选一批工程项目开展智能建造应用试点,推动智能建造及建筑工业化技术创新应用,实现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成效明显;与此同时,把绿色低碳理念提升到企业战略发展新高度,以技术优势带动行业绿色发展,助力建筑行业“碳达峰”和“碳中和”。
通过营造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融合发展的良好氛围,培育智能建造龙头企业,实现行业智能建造水平显著提高,助推宜宾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宜宾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主动与我们联系。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宜宾130余万亩茶园陆续进入采摘季。这是同纬度地区最早上市的茶叶,被广大消费者誉为“享受更早的春天味道”。...
进入新时代,宜宾经济环境不断优化、流通市场日益繁荣、商贸业态迭代更新、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商贸物流崛起之路,为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2月22日,记者从宜宾市叙州区老龄健康服务中心获悉,凡持有叙州区户籍且年龄在80周岁以上、未享受高龄津贴的人员,均可享受高龄津贴。...
2022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1977.76亿元,占全市GDP的57.7%,撑起了全市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9.2%,居全省第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