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智能建筑是怎样发展的
2019年的智能建筑是怎样发展的智能建筑是指以建筑物为平台,基于对各类智能化信息的综合应用,集架构、系统、应用、管理及优化组合为一体,具有感知、传输、记忆、推理、判断和决策的综合智慧能力,形成以人、建筑、环境互为协调的整合体,为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利及可持续发展功能环境的建筑。
根据我国《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智能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系统配置分项宜分别以信息化应用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信息设施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机房工程为系统技术专业划分方式和设施建设模式进行展开,并作为后续设计要素分别作出技术要求的规定。
我国智能建筑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发展了二十年,行业经历了初创期、规范期、发展期三个阶段,已经形成了产业规模及产业链,智能建筑工程已经普及到了各种类型建筑并延伸到了城市建设及相关行业。地域上,智能建筑由一线城市逐渐向二三线城市推广,未来将普及农村、生态园、工业区等领域;技术上,由机电管理逐渐向数字化、网络化发展。随着时间、领域、技术三个维度的扩张,智能建筑覆盖领域逐渐增加,行业发展迅猛。
目前,我国建筑智能化的市场需求主要由新建建筑智能化技术应用和既有建筑智能化改造两部分组成。新增建筑面积对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市场需求影响较大,占据了市场的主要需求。
在存量智能建筑规模测算方面,我国每年约3%(平均改造周期30年)的住宅以及6%(平均改造周期15年)的工业、公共建筑会进行智能化改造,按住宅每平米80元、公建150元的平均改造成本计算,2018年我国建筑智能化改造市场规模为2356.55亿元。
图表3:2018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存量市场规模测算情况(单位:元/平方米,亿平方米,%,亿元)
在新增智能建筑规模测算方面,随着建筑智能的提升,我国智能建筑在新增建筑中的比例从2012年的25%提升至40%左右。以住建部公布的房屋竣工面积为基数,按照前瞻调研的智能化建筑平均新建成本,以住宅150元/平方米,厂房仓库250元/平方米,办公商业服务用房350元/平方米的建筑智能化成本计算,2018年我国智能建筑行业新建市场规模为3181亿元。
图表4:2018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新增市场规模测算情况(单位:元/平方米,亿平方米,%,亿元)
综上所述,我国智能建筑行业总市场规模为5537.6亿元,且未来,随着行业市场的需求增长,智能改造成本的上升,行业市场规模还会逐渐增大。
当前,智能建筑行业在我国尚处于成长期,行业发展潜力大。2018年,我国智能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40%,仍远低于美、日等成熟智能建筑市场的占比,前瞻预计未来我国智能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仍将保持每年3个百分点左右的提升速度,到2024年,我国智能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有望逼近55.8%。
图表5:2018-2024年我国智能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预测(单位:%)
以上数据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图片侵权或者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作侵删。侵权投诉
中的各个系统和模块中的功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进一步综合运用,发挥更大的作用。人工
是集成各种系统以协调方式有效管理资源以最大化:技术性能;节省投资和运营成本;灵活性。
BACnet/IP网关具有强大的协议转换功能,可以实现同时采集多种协议,包括:BACnet MS/TP,BACnet/IP,Modbus RTU,Modbus TCP,DL/T645。上行
关键字:应用 通信 电源 电力 安防 计算机 可靠性 0 引言伴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快速
态势。随着物联网(IoT)技术及应用的不断成熟,信息化、通信、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融合应用对
正迅速成为全球规范。根据Mordor Intelligence的预测,
缓慢,对应楼宇、消防、自动化系统无法全面匹配,整体调度控制方面无法满足实际需求,降低了业主满意度。
和物联网分析已经改变了这种状态,物业管理者们开始相信新技术的应用可以为
施工涉及施工现场监控,每10分钟传感器会自动测量施工现场,以及自动回传数据至服务器中心。
也应运而生。它有助于更好地管理和监控资产,降低能源成本和碳足迹,并塑造我们周围的世界。然而,
有助于更好地管理和监控资产,降低能源成本和碳足迹,并塑造我们周围的世界。然而,
化技术正在不断进步, 并在我国各行各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促进各个行业现代化
应用曲线即将腾飞的起点上,”Yole高级技术和市场分析师Eric Mounier博士称。 作为全球物联网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标准》GB/T50314-2006和《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等编写,全面阐述了
的标准及设计规范制订的重要性,变送器(传感器)及执行器选择的原则等问题。